王建涛 2025年3月15日
一、指导思想
以《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》和学校教育教学规划为纲领,紧扣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围绕“核心素养导向、教学质量提升、学生全面发展”三大核心目标,统筹推进高一、高二、高三三个年级的生物教学与教研工作。针对本学期高一的学考复习、七选三选科指导,以及高三生物高考备考等重点任务,结合常规教研活动(集体备课、课堂教学研究、校本作业开发)和学科文化节的组织,优化教学策略,深化教师专业发展,构建高效课堂,助力学生科学选科与个性化成长,力争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教研水平的全面提升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 高一学考复习与考试:确保全体学生生物学考通过率达100%,优秀率提升至35%以上。
2. 高一七选三选科指导:通过科学引导,力争生物学科选科人数占比达15%-30%,形成合理选科结构。
3. 高三生物高考备考:实现生物选考成绩平均分超省平均线5分,高分段(90分以上)人数突破10%。
4. 教师专业发展:通过教研活动,培养1-2名骨干教师在市级教学评比中获奖,形成3-5项优质教学案例。
5. 校本作业优化:完成高一至高三全学段校本作业的修订与分层设计,建立动态更新机制。
6. 学科文化节:策划并组织3-5项特色活动,学生参与率达80%以上,打造学科品牌影响力。
三、重点工作与具体措施
(一)高一学考复习与考试
1. 精准规划复习阶段
时间安排:
-第一阶段(第1-4周):基础知识梳理,以教材为核心,覆盖学考大纲要求的全部知识点。
-第二阶段(第5-8周):专题突破,针对遗传计算、实验分析等高频难点强化训练。
-第三阶段(第9-10周):综合模拟与查漏补缺,组织3次全真模拟考试,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。
-分层教学策略:
- 针对基础薄弱学生,开展“一对一”或小组辅导,确保基础题得分率;
- 针对学有余力学生,设计拓展性实验探究任务,提升科学思维能力。
2. 资源整合与技术支持
- 建立“学考资源库”,共享历年真题、高频考点解析、微课视频等资源;
- 利用学校智慧教育平台,推送个性化错题集和针对性练习。
3. 家校协同机制
- 召开家长会,明确学考重要性及复习策略,引导家长配合监督学生复习进度。
(二)高一七选三选科指导
1. 科学宣传与信息推送
- 开展“生物学科职业规划讲座”,邀请高校生物专业教授、行业从业者分享学科前景;
- 制作《生物选科指南》手册,涵盖学科特点、学习要求、大学专业关联性等内容。
2. 个性化选科咨询
- 设计“选科意向问卷”,结合学生兴趣、学业成绩、职业倾向进行数据分析;
- 安排教师分批次与学生面谈,提供“选科诊断报告”,明确推荐方向。
3. 动态跟踪与调整
- 对选科后学生的适应性进行跟踪,针对不适应者提供转科辅导方案。
(三)高三生物高考备考
1. 三轮复习体系构建
- 二模复习(第1-8周):全面梳理必修与选修教材,构建知识网络,强化核心概念理解。
- 三模复习(第9-14周):专题突破(如遗传规律、生态模型、实验设计),结合高考真题精讲精练。
- 高考冲刺(第15-18周):高频考点冲刺与应试技巧训练,分析二模和三模考试的数据反馈,调整复习节奏和内容,针对性的突破学生的薄弱点。
2. 精准教学策略
- 针对尖子生,组建“培优小组”,重点突破压轴题和开放性命题;
- 针对临界生,实施“每日一题”打卡计划,强化基础题得分能力。
3. 心理辅导与激励
- 联合心理教师开展“考前减压讲座”,帮助学生调整备考心态;
- 设立“学科进步奖”,每月表彰成绩提升显著的学生。
(四)常规教研工作
1. 集体备课
- 制度优化:实行“主备人负责制”,每周固定时间分年级开展备课活动,主备人需提前提交教案、课件和作业设计,组内研讨后形成统一方案。
- 重点内容:
- 高一:学考复习课的设计与作业分层;
- 高二:选修模块(如《生物技术实践》)的跨学科整合教学;
- 高三:高考真题的深度解析与变式训练。
2. 课堂教学研究
- 主题教研活动:
- 开展“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”研讨,探索大概念统领下的课堂模式;
- 组织“实验教学创新大赛”,鼓励教师开发低成本、高成效的实验案例。
- 听评课制度:
-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1节公开课,教研组全员参与评课,形成“课堂观察量表”反馈报告。
3. 校本作业开发
- 分层设计:
- 高一:基础巩固型(60%)+能力提升型(30%)+拓展探究型(10%);
- 高三:真题精练(50%)+模拟预测(30%)+错题重做(20%)。
- 动态管理:每学期末收集教师使用反馈,修订低效题目,补充新情境试题。
五)学科文化节
1. 活动设计与实施
-主题:“探索生命奥秘,点亮科学梦想”。
-主要活动:
-生物实验展演:学生分组展示“DNA粗提取”“植物向光性探究”等经典实验;
-生物模型制作大赛:评选最佳细胞结构、生态系统模型;
-学科讲座:邀请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开展“基因编辑与未来医学”科普讲座;
-校园生态调查:组织学生绘制校园植物图谱,撰写调查报告。
2. 宣传与成果展示
- 利用学校公众号、宣传栏全程报道活动亮点;
- 优秀作品在校内展览,并推荐至市级科技节参赛。
四、保障措施
1.组织保障:
- 成立专项工作组,明确分工(学考组、选科组、高考组、文化节组),组长统筹协调。
2.资源保障:
- 申请专项经费支持实验器材购置、校外专家邀请;
- 共享温州教研网、浙江省教育资源平台优质资源。
3.监督考核:
- 每月召开教研组例会,通报各年级工作进度;
- 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、校本作业汇总装订成册。
五、预期成果
1. 学生层面:学考、高考成绩显著提升,学科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增强。
2. 教师层面:形成“学—研—教”一体化教研模式,发表1-2篇市级以上教学论文。
3. 学科层面:校本作业体系获校级优秀成果奖,学科文化节成为校园特色品牌。
本计划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,力求通过系统性设计与精细化落实,推动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与教研水平再上新台阶,为学校建设“高品质示范高中”贡献学科力量!
Copyright ©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版权所有
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319号 浙ICP备12021318号-1